• 您好
  • 免费注册
  • 茅台式帮扶: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仡乡涌动

    发布日期:2018-12-12 08:56 阅读量:78

      ——道真自治县见闻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黔北地区最北端的这片土地,群山似海,连绵起伏。


      2015年开始,茅台人来到这里的大山深处,开始履行帮助道真脱贫的使命。3年过去,道真全境高山深壑间如毛细血管的连村串户公路网,将这个贫困县带到了从未有过的起飞高点上。


      “茅台帮扶用情之深、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方法之实,都是道真前所未有的。”道真干部感言,茅台精准用力,以人为本,激发出农民强烈的主体意识,呈现出“雪球效应”,帮扶能量不断放大,成效惊人。


      近日,笔者走进道真的一些村寨,零距离感受“茅台式帮扶”给仡佬山乡带来的变化。


      “小康路”成为让大山充满生机的“毛细血管”


      开朗健谈的陈大爷是村里的退休老师。这些日子,80岁的他在700米长的通组公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一遍又一遍,心满意足。路基像他当年站过的教室讲台那么厚,高标号水泥凝结成暗青色。他翘起脚给笔者看:“看见没有,我穿的是毛线拖鞋,一点不沾泥巴!”旁边的村民们开怀大笑。大田村初冬的下午,笔者行走在这个贫困村寨新修的通组路上,尘土不沾。退回两个月,村前还是当地方言中的“毛路”,更远一些的村组,甚至连“毛路”都没有,陡峭的山脊靠双脚丈量,而“毛路”经常泥泞不堪,村民只能穿雨靴行走。


      道真并非偏居一隅,地处黔中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带结合部,有青秀山水,村民房前屋后茂林修竹,田土套种到极致,又养鸡又养猪,之所以穷,山高坡陡道路阻塞是主要原因。


      如今道真最闪耀的风景,正是路。忽而直上绝壁,忽而垂落江畔,连接着散落于低矮山峰和槽谷之间的无数村寨,斑驳山色里,白墙青瓦农舍星星点点。


      2015年5月13日茅台集团开始结对帮扶道真。3年来,“小康路”四通八达,通村通组通户,在山间蜿蜒如画。与之相关的,是道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从2014年的贵州省47个非经济强县的第25位,上升到2017年贵州县域第二方阵23个县中的第7位。


      3年里,以茅台集团帮扶资金为主体,道真新建农村公路超过2000公里,相当于从贵阳到北京的距离。仅2017年,就有通村公路500公里、“组组通”公路1055公里、产业路300公里分别动工。


      有路,人就生出胆量,山区里添了车水马龙景象,涌动出财富。道真预计2018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亿元,按照35万人口计,人均GDP稳超2万元大关。


      精准用力激发出村民强烈的自觉意识


      大磏镇文家坝,两山夹一沟,如今通上了路也接上了自来水管。2017年3月,茅台集团派来的驻村干部曾祥虎看到,饮用水源在一公里外的溶洞里,各家各户自己牵管引水,水枯季节连水都喝不上,于是争取到宝贵的资金,建起蓄水池,解决了村民们的“水问题”。


      庞兴辉家住在村口。2014年在外打工时小腿粉碎性骨折,40多岁的他回家后两手空空。2017年村里通了路,又有了自来水,庞兴辉办起农家乐,媳妇炒菜做饭煮油茶,一年时间,把住院欠的账还清,开始了新生活。


      道真的大山里,有时候半毛钱难倒英雄汉。但是穷家有风骨,有人拉一把,再陡的山路也走得。


      茅台帮扶有独特的风格:合理统筹、精准用力,做“初力矩”而不是“大包大揽”,以人为本,激发出村民强烈的主体意识。


      笔者见到夏家沟村村民李开敏时,她正在香菇大棚里忙活。以前在好几个省打过工的李开敏见过世面,看不出是40多岁的人。夸她眉眼生得好看,她就掩着嘴笑。现在她大女儿出门打工,两个小女儿刚刚上小学。采访有时候像查户口:“娃儿他爸爸呢?”“车祸,走了……走的时候两个小的才8个月大。”一脸笑容的李开敏突然红了眼圈,一下子背过身去,不再说话。


      孤身拉扯3个女儿的李开敏,本来家住在山顶上,不通路,最近移民搬迁下山来,分了套新房子,还就近在茅台捐资兴建的香菇基地上班。“下午下班回家做好饭,两个小姑娘就从学校回来了,一家人欢喜得很。”谈起现在的生活,李开敏笑了。


      3年里茅台在道真投入的资金,反映在账目上已超过2.5亿元,而所属各个党支部出资及员工捐资则如涓涓细流无法细算,其中既有灾后重建、通水通电通路、改善人居环境和学校环境、访贫问苦,也有产业园项目启动、农技培训……改变贫困山村里的面貌,桩桩件件都十分现实和艰巨。茅台帮扶工作队队长吴华说,我们的队员就算忙成了陀螺,也嫌时间不够用。


      池村的地貌是典型的“夹皮沟”,没有“巴掌大”的平地,连村委会也在高山之上,经常被云雾笼罩。周启康是茅台派驻池村的干部,来道真驻村前他是生产车间的工艺员,刚添了一对龙凤胎。他带笔者来到池村钩藤基地,漫山的钩藤长势喜人。他说这是3年前种下的,村民们见这种中药材是长效致富的好产业,积极性非常高涨,自觉地把钩藤管理的很好,经济效益已经凸显。每天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周启康都要与远方的妻子视频通话,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女。他还会把视频录下来,忍不住思念就把手机摸出来,但他知道这个村子更需要他。


      上个月来到道真调研“督战”的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焱对扶贫队员说,扶贫就是要到人到户,充分调动村民的脱贫自觉,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之策。


      有了茅台的精准帮扶,村民们竞相脱贫的自觉行动仿佛大山里的涓涓细流,正在汇聚成为一种奋进的强大内生动力。


      道真自治县当地领导感慨:茅台对道真人民的关心关怀遍布山水村落,融入了百姓的血液,绘成了道真脱贫鲜明的时代印记。


      最强大动力源自3万茅台人心中那份真情


      对于茅台的帮扶,用“帮亲扶邻”来表达似乎更为贴切。急人所急,不求任何附加条件,这让茅台的义举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呈现出“雪球效应”,帮扶能量不断放大。


      2015年茅台正式结对帮扶道真,便决定除直接捐款3000万元之外,又贴息5000万元,为道真协调贷款3亿元,成功撬动道真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茅台并不止步于集团层面的捐助,还迅速确立了“60?48”帮扶模式,即集团分布在省内外的60个党支部结对帮扶道真县全部48个贫困村,以“支部共建”的方式实施帮扶,着力构建全员发力、全面覆盖的帮扶格局。


      一开始,茅台的帮扶思路就很清晰:道真贫困人口点多面广,要确保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并想了很多实施办法。3年里,各党支部积极捐款捐物,修水窖,建冻库、建大棚等,投入超过1000万元。还有一些茅台经销商听到消息,也主动加入到这个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来。


      凡有利于脱贫,有利于发展,茅台就愿意充当火炬手。今年5月,为了帮助文家坝发展旅游产业,茅台先后带去了4400万元建设资金;夏家沟村的蘑菇大棚基地是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大项目,茅台带头注入1290万元,率先建起14个大棚,同时建好冷库,修通了路,蘑菇生产就红红火火地开始了;池村的党员活动中心、钩藤基地,茅台占了300多万元的投入;大田村的路,是一位茅台经销商闻讯从浙江赶过来捐助修建的……在许多的地方,茅台开了头,就有人接棒。像种子,播洒得越多,就能长出更多盼头。


      在基础保障性的项目上,茅台总是不遗余力,一肩承担——路修了很长,蓄水池修了好多。2016年道真遭遇洪灾,茅台第一时间捐款3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今年11月12日,茅台决定出资1亿元,用于道真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14日先期到账5000万元,11月29日笔者在六角垭村民组里已经看到修葺一新的厨卫和庭院,速度之快让人惊叹;还有看不见的,是3年里茅台“国之栋梁”助学活动,牵着1800多位道真贫困学子的手,迈进了大学校门……


      11月29日的平模镇敬老院,75岁的骆方友老人知道茅台要来捐款,一大早就激动得念念叨叨。在接受礼物时,骆方友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突然一把抱住送来礼品的茅台小伙子放声大哭。这位年轻人眼眶发烫,像亲人一样抱住老人,并掏出纸巾轻轻地给老人擦拭眼泪。这一幕,让在场的很多人感动落泪。


      道真和茅台某种意义上已经连成了一体,这种强大纽带就是浓浓的感情。茅台派驻道真扶贫工作队的每个队员,每个月都要数次陪同各个党支部专程来道真帮扶联系村的员工。队员们感慨:茅台帮扶道真的最强大的动力,来自上至集团领导下至3万多普通员工的那份真情。


      这份浓情,还衍生出了甜美的爱情插曲——茅台驻道真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徐也涵,已在道真工作了4个年头,而今年,她有了另外一个新的身份——道真媳妇。现在已嫁给道真人的她说:“道真就是我的家!”


      若不是一往情深,怎会如此用心良苦?茅台在扶贫效率和普惠幅度两项指标上,同时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对茅台人的认同和尊重,比茅台送来的物资更打动人心。道真和仁怀相隔300多公里,却是一样的风,一样的山水,一样的乡音。


      茅台帮扶道真短短3年已硕果满枝头,而如期脱贫摘帽并非茅台帮扶终点。近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笃定地说:“脱贫不会脱钩,茅台不会离开道真!”壹酒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