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 免费注册
  • 鲁酒十五年,化蛹成蝶中的沉寂和突围

    发布日期:2014-10-24 09:37 阅读量:106

      “鲁酒的十五年,是化蛹成蝶的十五年,我们在作茧,但不是为了自缚,为的是在沉寂中为自己疗伤,等待并创造化蛹成蝶的时刻!现在,鲁酒的突围已经展露曙光……”1997年以来,鲁酒卧薪尝胆十五年,品质风格和品牌文化飞跃发展,白酒质量在国家级比赛中频频摘金夺银,白酒销售屡创新高,令中国白酒业瞩目。2013年以来,整个白酒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场变局和产业转型,鲁酒迎来转型和发展的历史关键时刻。来时路怎样看?未来计怎么办?日前,笔者就有关话题采访了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峰。

      保持缄默,

      是在积蓄力量

      “十五年来,整个鲁酒保持缄默,但缄默不等于默认!无谓的口水战争,除了浪费时间以外,没别的作用。”谈起十五年前的“鲁酒事件”,很显然,周晓峰不想旧话重提。他是个实干家,做事向来低调,业内外早有共识。但是,自从1997年元月某媒体的一篇报道在将某酒企推向百口难辩的境地后,“广告酒”、“勾兑酒”的大帽子在整个鲁酒头上一戴就是八九年,成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套上就脱不掉,念一念就疼痛难忍!带给鲁酒的怆痛又如何是能忘的呢?

      “说实话,这的确挺冤的。要说广告酒,现在来看大家已经完全可以理解了,什么叫广告酒,难道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求‘酒好不怕巷子深’吗?鲁酒开创了中国白酒广告之先河,有什么不对吗?如果不对,那后来者蜂拥而上的效仿说明什么?至于勾兑酒的说法儿,就更用不得说了,时至今日,不仅业内的专家,就是消费者也知道勾兑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之一!难不成让消费者都喝六七十度的原液?!”周晓峰谈起这些,难抑激动,“看看这对鲁酒的怆痛吧,1996年全国白酒企业收入前十名的鲁酒占了四席,分别是三、五、九、十名,而随着帽子一戴,至2001年鲁酒全部退出前十名!鲁酒‘诟病’被全国媒体连篇累牍放大报道,鲁酒蒙冤‘死无对证’”!“不过——”,他话锋一转,“在当时鲁酒能如何表白?只能保持缄默!1997年,是鲁酒从神话步入炼狱的分水岭,不管是整个鲁酒受的是某酒企的池鱼之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只能反思自己,证明自己!要证明自己,我们只有积蓄更大的力量,这别无选择!事实上,鲁酒处于腹背受敌之际,招架之功尚无,又何来申辩之力?我们只能像结茧的蛹一样,在沉寂中疗伤,创造并争取成蝶的时刻!”

      十五年磨剑,

      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古贝春在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中摘金夺银,并在鲁酒中成为最早的中国驰名商标之一,十五年中效益指标连年攀升,业绩的确不俗,这些就是您所指的积蓄力量对吗?”笔者问。

      “事实上,不光是我们古贝春,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整个鲁酒而言,十五年中我们其实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磨剑!”周晓峰挥了下手,坚定有力。“我们要让国人看到,鲁酒同全国一样在打广告,在勾兑,但我们酿出的绝对是好酒!这一点不容置疑!”

      “以您的看法,十五年间,鲁酒企业所做的是什么?古贝春做的是什么?”

      “十五年蛰伏蜕变,十五年卧薪尝胆,整个鲁酒付出的是心血汗水,炼就的是淡定从容,收获的是硕果累累。十五年间我们不争论,我们重回原点,潜心研制酿造技术,酿造工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以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摘金夺银的优势,证明山东可以出好酒!我们致力打造品牌形象,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十大区域优势品牌等各种‘国字号’荣誉成就了新的‘鲁酒现象’!我们加强企业管理,改、并、转、包、卖一系列变革,各种新的企业体制应运而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炼就着抵御风浪的强健体魄!我们更加注重中国白酒这一民族瑰宝的内涵培育,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中华老字号等引领着消费者穿过中华酒文化的绚丽多姿重新审视鲁酒的渊远流长。我们致力于白酒香型的研究,中国白酒第十一大香型、十大创新品牌等,说明我们鲁酒在发扬着传统的同时,已经在走上个性之路。这些是我们古贝春做的,也是鲁酒集体都在做的,说起来其实有很多,我想关键的还是质量、品牌两大要素,这是缺一不可的。”

      “我注意到您说到了‘鲁酒现象’的话题,事实上关于‘鲁酒现象’的探讨显然是个时髦的话题,我不知道我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鲁酒演绎出的诸如标王现象、家里蹲现象、群龙无首现象、后来居上现象以及鲁酒企业个体表现出的广东现象、大沉浮现象、香型现象、黑马现象、直销现象等等确实是‘现象环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这是否也是鲁酒十五年磨剑中的成果抑或恶果?”笔者问。

      “鲁酒现象多多,是表象,我觉得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周晓峰沉思着,“是的,这里面比如黑马现象等表现出的都是好现象,这不正是可以从现象看到鲁酒质量、品牌提升的本质吗?我想,这是鲁酒沉寂中磨剑十五年表现出的主流现象。至于家里蹲呀、群龙无首呀什么的,我想这是鲁酒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阶段,因为鲁酒的突围已经展露曙光,但很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突围?

      我们需要一起走下去

      “您认为鲁酒的突围是集体突围还是个体突围?”

      “至少目前是集体前进的,至于突围我刚才已经说了我认为还要一起走一段路。你刚才说起群龙无首,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做是百花齐放呢?我觉得鲁酒合力问题还是应该重视的,事实上,这几年鲁酒企业的论坛我们都曾谈起鲁酒合力的问题,我想这是事关整体鲁酒形象的问题,为此,十五年间鲁酒企业间的交流、沟通是加深了的。我们也希望看到鲁酒百花齐放的盛景。”

      “但是,有研究人士认为,鲁酒经过十五年嬗变,其实早在五年前就已开始进入诸侯争霸、割据一方的‘战国时期’,你怎样认为?”

      “如果把1997至2006的十年,看做鲁酒的‘春秋时期’是有道理的,这一时期,就鲁酒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新旧价值观激烈碰撞并不断弃旧更新的过程,其间,符合中国白酒历史发展和营销思想、符合鲁酒工艺和历史文化的新营销理念正在逐渐酝酿形成。但是,毋庸置疑,直到现在我们的一些真正的主流思潮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成体系的、经典的鲁酒体系还没成形。所以,我觉得,鲁酒进入战国纷争的时段可能初露端倪,但还没有真正来到。也许未来的十年间将会出现鲁酒真正的领军企业,鲁酒同样需要老大,但这不是自封的,鲁酒企业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鲁酒的崛起与发展,古贝春也不例外,但到底谁能担当这一重任,还是要看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现在还只是整合、代言阶段。我们还需要共同携手前进。”

      科学发展,

      今天的我们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鲁酒未来之路如何走呢?请谈谈您的看法。”

      “十五年前,鲁酒赢在战术上,输在战略上。今天的我们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也是我们近十五年间所努力做的。但是,很显然,就鲁酒企业而言,在坚持‘老实做人,踏实酿酒’的同时似乎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觉得战略上的科学谋划,与战术上的持续更新都是重要的。战略上,得讲科学发展,不能只做白酒大省,还要做白酒强省!质量上要过硬,产销上要过硬,文化上要过硬!我们反对盲目,反对大呼隆,但是扎扎实实不能成为固步自封的代名词!什么叫科学发展?我觉得就该是酿好酒、拓市场、低损耗、创效益。在战术上我们也要讲科学发展,这个科学发展关键是有效。就拿广告来说,广告不是万能的,但不做广告也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只要做到实事求是就是了。这些年,古贝春也在打广告,但只是将重点放在扩大知名度上,至于美誉度,我想还是消费者最有发言权。我们的看法是,做广告是为了让消费者知道你这个酒,而这个酒好不好还是要让消费者喝了后由消费者来讲。至于战术方面的其它方面,比如高端、终端等,鲁酒企业各有侧重,各有斩获,做到结合企业与市场实际,扬长避短,做自己有优势的,补自己所欠缺的,就是科学发展了。这没什么可以概念化和统一化的。”

      责任为重,

      要乐观但不要盲目乐观

      “看得出,您对鲁酒、对古贝春发展充满希望,充满激情。但目前众所周知的政策与产业环境,似乎对白酒的发展有些影响?您怎样看呢?”

      “责任为重!”周晓峰掷地有声:“这些年,我们受过一些困扰,遇过一些难处,但是风里浪里的也过来了,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古贝春是这样,鲁酒整体更是这样。我们会重振鲁酒雄风,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些年,每一个鲁酒人肩上都扛着这样沉甸甸的责任寻求破茧化蝶的突破口。因为有责任,有义务,所以我们走过一个十五年,还会走向一个更好的十五年、五十年,一直走向鲁酒重振雄风的时刻!但是,我说过了,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也许还长。”

      “至于政策影响,有个怎么看的问题,从政策利好面上讲,这也正是整个白酒行业进一步认真反思,寻求理性回归的时刻。过去十五年中,鲁酒有过怆痛,但就整个白酒行业来讲经历过一个‘黄金十年’,大约是2003年至2012年底的样子,这个十年带来了酿酒业的疯狂前进,大江奔流,泥沙俱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回头来看,其实是有问题的,比如产能的盲目扩张、管理的相对粗放、价格的大幅提高等等,我觉得现在中央的系列政策、规定环境下也恰恰是整个白酒业全面回归理性的调整时机。眼睛向内强管理,眼睛向外接地气。就是对内部管理要强筋壮骨,对外部市场从产品到价格要接近民众。”

      “对于鲁酒而言,过去的十五年我们不是一直在做着接地气的基本功吗?所以关于鲁酒未来的发展我倒是持乐观态度的,要乐观,因为我们正迎来曙光。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我们还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未知的境况当有很多。这些年,鲁酒整体做出了一些成绩,探索了一些路子,我想还该有更多的课题值得研究与探索,这同样也是鲁酒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