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 免费注册
  • 依托循环经济的“臂膀” 酿造生态白酒的“醇香”

    发布日期:2016-02-23 10:42 阅读量:241

      走进素有北大荒精神发源地之称的八五三农场,人们在赞叹这里淳朴生态风光的同时,也会被回味幽香的“雁窝岛”酒文化所“陶醉”。这个几乎与农场建场史同步发展的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多年来正是秉承着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把自营经济融入到酒业经济发展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循环经济,打造出了中国农垦第一清香白酒

      一、“绿色”起步,靠“生态”铸就健康酒

      始建于1958年的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该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白酒灌装生产线,建有全省最大的原酒酒窖,“雁窝岛”牌系列白酒多次荣获国家、省优质产品奖,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十几个省市,而这一切均源自于“绿色”。

      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曾荣获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傅国文一席话道出了“玄机”。“咱们黑土地里种出来的都属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加工也采用了最先进的工艺,最重要的我们还把‘循环经济’融入其中,从源头达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为‘雁窝岛’酒打上了‘绿色’的标签。”

      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确立了“以品牌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管理和过硬的技术为支撑,调整结构,科学发展,提升品牌,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绿色纯粮酿造“我有我味道”的雁窝岛酒正靠着“生态低碳”的经营理念,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二、挖掘文化底蕴,赋予雁窝岛酒丰富的内涵

      文化来自于历史和现实。八五三农场(雁窝岛)是1956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的缩影,由王震将军亲自选址,董必武亲笔题词,这里凝聚着前两位国家副主席对雁窝岛的无比关爱。雁窝岛是北大荒文化的摇篮,是北大荒文化之根,精神之源,白酒之魂。

      红色的军垦和知青文化凝聚“雁窝岛”酒独特的文化底蕴。北大荒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第一部电影《北大荒人》写的就是雁窝岛,第一幅版画《荒原春夜》创作与雁窝岛,电影《神奇的土地》、电影连续剧《龙抬头》也都在雁窝岛拍摄,《开发雁窝岛》一文被收录到60—70年代全国小学语文课本。一批在雁窝岛生活工作的著名作家林予、剧作家范国栋、版画家晁楣、音乐家王黎光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使雁窝岛名声鹤起。

      1956年6月,王震将军带领师长黄振荣、副团长王诚忠等一行7人,由密山北大营来到雁窝岛。勘察队从山上向山下穿行时,潺潺的流水,顺着小河而下,王震将军掬水饮了一口,用拄着的树棍点着土地,对黄振荣说,你尝尝这小清河的水,多甜!日后北大荒变成大粮仓了,这可是个酿酒的好地方呢。

      1958年冬天,就在王震将军亲自选址的小清河边,黄振荣师长指挥,姜瑞元领着一群“老兵”,用甘洌的小清河水,酿成了八五三农场的小清河烧刀子,也就是今天的雁窝岛酒。

      60年代末期,为了纪念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对雁窝岛的题词,酒厂还特意开发了一款董必武副主席题字的“雁窝岛”酒。半个世纪以来,雁窝岛酒在北大荒一直畅销不衰。 

      三、发挥生态优势,用好绿色原生态资源。

      酒是粮食精,粮是酒的命,好的白酒,必须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原料,好的工艺。雁窝岛独一无二的绿色原生态湿地文化、黑土地有机文化是雁窝岛酒的生命源泉。

      雁窝岛酿酒公司,位于世界三大湿地和世界三大黑土平原。1997年,雁窝岛被黑龙江省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列入《亚洲湿地名录》,200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雁窝岛白酒是以高粮为原料酿造的,而原料来源于土地。规模化酿酒后的酒糟,作为动物饲料,以此饲养畜禽后的粪便,又是极好的有机肥,最终又回到原料种植基地的土地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发展途径。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发展始终秉承着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酿酒副产品——酒糟进行畜禽饲养,发展循环经济,并在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上不断探索着,现有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森林放养黑猪——秧歌猪,大鹅,森林鸡等绿色放心营养食品。

      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积极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自营经济的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户高粱种植的经济效益。公司及时与农户签订高粱规模种植合同,为农户提供种子、资金、技术、有机肥等项服务,农户按照订单合同进行科学种植,真正做到反哺农业。与此同时,公司开展两大规模化养殖:一是建立“森林放养黑猪——秧歌猪”养殖基地,既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生猪,又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链条,起到“循环经济”作用。二是建立养牛场,规模养殖一定数量的西门塔尔牛。另外还有梅花鹿、大鹅,森林鸡等。这些畜禽还为酿酒公司的高粱种殖,水田种植提供了有机肥料。从而建立起一条绿色、环保、低碳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 

      四、“创新”保障,以“科技”撑起一片天

      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积极动员全体员工围绕“质量、效益、科技、环保”这一主题,开展了岗位技能、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岗位练兵、发明创造、节能减排等系列活动,以此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竞赛活动有声有色,他们围绕人员素质提高开展了“三学三比”活动,组织职工“学理论、学技术、学先进,比素质、比服务、比奉献”,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在本职岗位上争优秀、做表率,打造争先创优的团队。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了“企兴我兴,企荣我荣”、和“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主题活动,以及“三争当”活动,即:争当岗位能手、争当职工表率、争当先进模范,将职工的成长进步与酒厂的发展壮大融合一体,全面了解职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真心实意的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激发职工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热情。

      为了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实现循环经济的新发展,公司组织开展了“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征集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意见和建议。公司经过集思广益和科学的分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为确保农户种植出优质红高粱和绿色水稻,及时聘请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研究所的专家来到农场讲课,对种植户进行面对面地技术培训。农垦电视台采访制作的时长15分钟电视专题片《带绿标的雁窝岛酒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在黑龙江垦视滚动播出后,在社会上反映强烈,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雁窝岛酿酒有限公司实施的经济循环经营模式只是我们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益尝试,从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既是一项惠农政策,也是推进工农业相融互动、协调发展的一项有效途径。特别是农垦总局、管理局党委提出的“强工、兴城、优农”战略为我们发展壮大循环经营模式提供了坚强保证,今后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继续发展壮大以雁窝岛酿酒生产为龙头,以经济发展为链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八五三农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