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 免费注册
  • 稻花香集团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1-05-25 15:56 阅读量:58
      近年来,在中国白酒圈内,“稻花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名字。

      这是因为稻花香的发展步伐迅速而稳健,一些白酒企业要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路,稻花香用几年的工夫就完成了,这份非同寻常的“竞争力”源自哪里?

      据白酒行业人士介绍说,稻花香集团的灵活市场操作,可以为企业的扩张提供动力,完善品牌体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张力,扎实的文化建设可以给企业的强盛提供推力。这些都可以看作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但只能算是其一个方面的缩影,是企业为了在某个领域实现突破而采用的战术手段。

      如果企业真正要从规模到效益,从影响力到竞争力都保持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就必须从整体战略的角度出发,去把握时代经济的走向、行业动态的趋势,从而制定出正确的、长期的宏观发展战略,这才是一个企业壮大的根本动力所在。

      稻花香的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战略正是这样一种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近年来,循环经济一直是工业领域的热门词,而农业循环经济如何发展,既缺乏理论范式,更缺少实践经验。

      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稻花香集团,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着眼,将企业的发展与农业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业、劳动密集型“三大产业体系”,构建了绿色种植—食品加工—全混饲料—规模养殖—有机肥料为内容的“五级循环”产业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目前稻花香集团以农产品加工(白酒)为龙头,向饮料产业延伸,向饲料产业拓展,向养殖和有机肥料产业扩张,向生物化工产业推进,以龙泉镇、夷陵区为依托,建立起了以三峡坝(库)区农村为基地、以周边县市及其他地区为带动辐射区域的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园,并带动当地15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就业。

      蔡宏柱表示,稻花香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点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带动100万农民致富。

      在2010年全国两会会,全国人大代表、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建议;把农业循环经济纳入新农村建设,请政府给予重点扶持。

      解析农业产业化经济之路

      湖北稻花香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循环经济,在全国白酒界首创了“农业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生产链”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人们称之为“稻花香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大循环”理念运用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之中,通过稻花香白酒这个龙头的带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在广大城乡建立起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链,把“三废”末端治理的重点转移到产前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而实现生态产业大循环。这一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9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一举突破50亿元,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白酒十强,各项经济指标屡创新高,同时以稻花香白酒主业为龙头的多项目、多产业循环组合式发展的框架也已基本建立和巩固,不仅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更大力倡导了生态文明,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2010年湖北稻花香集团“505”总结暨“707”目标万人誓师大会上,副省长段轮一对集团给予高度赞扬,指出“稻花香模式”不仅是一个首创,更是一个方向,值得大力推广。

      “稻花香模式”的确立,来自于稻花香人对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深刻认识。

      按照通常的情形,企业的快速发展,一般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两个极端性的“拐点”:要么快马加鞭一路风帆高扬,要么缺乏后劲不能持续发展。而稻花香集团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突破“拐点”的法宝之一,便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我们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首先是企业产业链的构建。”这是稻花香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基本认识。

      事实上,无论最初的艰难创业,还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稳定而快速发展,这一“系统论”始终成为稻花香人奉行的准则。

      近年来,他们着力坚持“白酒—相关产业—白酒”这样一条反馈式发展路线,将“先发展,后治理”变成“治理产业化,发展促治理”,即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又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带动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深入发展,从而使企业始终沿着健康轨道不断高速发展。

      可以说,稻花香集团首先所致力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项目的治理,而是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他们建立起来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业已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园,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项目、产业,都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化”保障企业持续高效。如果说“大循环”思路是稻花香集团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那么,“生态化”发展战略,则是他们确保实现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生态型企业”是稻花香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其生态化发展战略首先则体现在“以人为本”、“服务人群”、“全过程治理”、“创新兴企、效益兴企”上。

      稻花香白酒生产所用的原料全部是选用优质红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麦五种粮食精心酿造,绝不用酒精勾兑;而酿酒使用的水,均采用天然法官泉水,且受到法定部门的监测;在资源再利用上,他们坚持自主创新,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循环利用模式,并且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各类技术改选,对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物料及能源充分进行回收和再利用。这一将生态化理念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做法,被广泛运用于整个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建设的实践。

      几年来,按照生态化发展战略,稻花香集团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而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把推行质量管理作为建立生态型企业的突破口,坚持每一项目的开发,均按照“源头化、无害化、减量化,循环化”的原则,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并且做到每一项目产业的生产末端,便是下一个项目产业的开始。

      例如在白酒主业发展上,他们形成的基本产业链条是:“酒(饮料)-饲料-肥料-粮食(水果)—酒(饮料)”,即将白酒、饮料生产剩余的酒糟、秸秆加工成有机饲料,用于发展养殖业,再将养殖业产生的废料、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发展粮食及水果种植,而最终却又回到白酒及饮料生产上,从而使资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充分、合理、持久利用,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白酒产业是如此,而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或行业,也都依据其产业行业的规律,建立起循环发展产业链,各个产业链则构成稻花香集团整个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生态圈”,从而确保稻花香“生态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高起点”实现质量效益提升。“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是稻花香集团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方针。

      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极力规避传统发展方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因而形成大量资源无益消耗、大量产品盲目生产和大量新废弃物派生的“低层次、低效益、恶性循环”现象,概言之,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保障,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标准,将产业发展与相关资源及其废物的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轨道,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企业发展中,他们不是被动地为“治理”而治理,而是创新思路,一开始即将“治理”项目作为新的循环产业,高起点建设,使之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其实践模式,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以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现效益质量的提升。

      在项目发展上,则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再生资源回收的最大化为重点,尤其是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是以节水、节能型产业为重点,促进企业降低能耗,提高废弃物的优化处理效率;第三是以环保型产业产为重点,着力促进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正是由于较好地坚持了“高起点”方针,几年来,其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很快快,一个将生产和消费纳入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已基本形成,`不仅整个企业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生产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得到显着提升,更已开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延伸产业链条在循环经济中增值

      稻花香集团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将农副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生产成有机饲料,发展养殖业;养殖业的粪便做成有机肥料发展种植业,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增值,这是稻花香集团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利用酿酒的酒糟,生产玉米浆饮料的下脚料及玉米芯棒、禾秆等再生资源,总投资9350万元,兴建年产15万吨的全价有机饲料项目,年创销售收入11550万元,利税1495万元。

      ——利用饲料的资源优势,投资4000万元,兴建10万头牲猪和万头奶牛项目。牲猪按每头收入700元计算,年获收入7000万元;奶牛每头年产奶4000公斤左右,目前的市场价格2.2元。

      ——利用牲猪、奶牛的粪便作原料,投资2500万元,建成年产20万吨有机肥料项目,年创销售收入1.2亿元,有机肥料供给农民发展种植业,生产有机粮食、有机蔬菜、有机水果和有机茶叶。

      ——兴建物流中心。该项目主要承担集团的产品配送、原材料采购供应,农副产品购销任务。总投资5000万元,拟建规模为年吞吐量150万吨。项目建成后,可年创营业收入2.5亿元。

      稻花香集团宜昌特巧食品公司年产1万吨的三峡魔芋开发、科研、出口基地和年出栏1万头规模的稻花香标准化养猪场相继开工建设,从而标志着稻花香农业产业化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新投资建设的稻花香特巧生物食品出口基地主要是以魔芋、马铃薯、红薯、玉米为原料进行的深加工项目,产品主要包括魔芋粉、魔芋角、魔芋精粉;魔芋粉丝、魔芋糕、袋装魔芋速食食品、魔芋饮料、玉米精粉等加工产品。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产量达2000吨,年销售收入3亿元,产品将直接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实现年创汇收入5000万美元。

      稻花香标准化养猪场采用现代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养殖,主要进行优质“杜长大”外三元商品猪生产,年销售优质商品肥猪10000头以上,该项目总投资980万元,今年9月开始生产。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位湖北省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

      据了解,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湖北稻花香集团,一直将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作为企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村为巨大发展平台,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带农业,科学规划,细分项目,创造了令社会各界关注的“稻花香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循环发展之路。以甜玉米为原料的稻花香玉米浆、以红薯、酒糟、玉米秸杆为原料的利民生化项目相继竣工投产达效,稻花香循环经济链条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稻花香战略布局

      近些年,稻花香集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做大做强稻花香品牌的同时,整合省内白酒资源,形成了以“稻花香”为龙头,以关公坊、楚瓶贡、屈原、昭君为羽翼的优势品牌集群,稻花香集团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

      稻花香集团根据自身优势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十一五”和十年发展规划,确定了“151”的发展目标,即抓住一个主业—白酒,到“十一五”期末,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5亿元;做大做强5个品牌,带动5个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一批配套产业的发展;到“十二五”期末,企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利税15亿元,职工人数1万人,带动10万农民致富;通过“151”工程的实施,把稻花香集团建成湖北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实现100亿元目标的主要措施是做大做强白酒主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0亿产值中,白酒产业年产值50亿元,其他产业50亿元(其中:白酒配套产业产值20亿元,新建农业产业化项目年产值30亿元)。

      稻花香集团先后投资一个亿,兴建万吨浓香型基酒项目和万吨酱香型基酒项目,使关公坊酒业公司商品酒的年生产能力新增2万吨,2010年产值达到10亿元,酱香型基酒项目拟在兴山县兴建,今年9月奠基开工,2007年建成投产。到“十一五”期末,稻花香集团形成年产商品酒10万吨,年产值达到50亿元。达到这个生产规模,年需各类粮食30万吨,需60万亩种植。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宜昌及周边地区集中建立100个稻花香粮食基地,实行定单种植,每年使20万农户(约60万人左右)增收,让粮农靠种植发家致富。目前,稻花香已在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下堡坪三个乡镇建立了稻谷、糯谷、玉米种植38个基地,共28355亩。

      农业循环经济具时代前瞻性

      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稻花香集团对雷家畈、青龙、龙泉、龙镇、车站五个村实施企村对接、强企反哺,促进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主要对接措施为资金扶持,项目带动。在资金扶持上,集团每年向这五个村投入5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不久前,已资助雷家畈村8万元进行农户的“一化三改”,投资4万多元支持车站村建设太阳能热水器,推广示范村,使每个农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投巨资改造了龙泉镇境内的柏临河,对青龙、龙泉、龙镇三个村的村级公路进行了硬化,改善了集镇交通、教育等公益硬件设施,重点安置了对接村的农民就业。

      下一步的对接帮扶措施主要是项目带动,增强村的自身发展能力。龙泉镇是柑桔大镇,夷陵区是柑桔之乡。

      目前,夷陵区有柑桔40万亩(龙泉镇有8万多亩),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7万吨左右,柑桔是农村的支柱产业。根据这一资源优势,稻花香集团计划投资4000万元,兴建2万吨柑桔罐头生产线,促进柑桔生产,促进柑农增收,把龙泉镇打造成酒镇桔乡。

      为什么说稻花香的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战略能够为企业提供竞争力支持呢?首先,从宏观上来看,它符合时代经济特点。

      自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策之后,对于“循环经济”这种发展模式的探索就成了趋势。

      但迄今为止,探索的重点仍集中在工业领域,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如何同时在农业领域中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则是一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课题。

      稻花香对此做出了积极的摸索与实践,“以白酒产业为龙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充分发挥稻花香集团优势、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向饮料产业延伸,向饲料产业拓展,向养殖业扩大,向有机肥料产业推进”,通过这一整套体系的运转,稻花香已经建立起一条农业产业链。

      通过立足于农业循环经济,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稻花香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稻花香集团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打造百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即力争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把稻花香集团建成湖北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白酒航母”,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白酒前三强。

      对此,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充满信心,“首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长远增收的必由之路;其次,这也是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五大目标的必由之路。”

      显然,具有上述优势的农业循环经济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方向的,是时代赋予了它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从宏观来看,稻花香立足于农业循环经济,就等于牢牢植根在时代所培育的肥沃土壤,从中吸收养料,凭借这股力量,稻花香“白酒巨头”的理想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