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 免费注册
  • 白酒新视界

    发布日期:2011-05-25 15:56 阅读量:42
      白酒的世界注定是动荡的世界,烈性的世界,多变、多色、硝烟弥漫的世界。6月19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在京举行的“汾酒唯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次把四川、贵州等地很多知名企业精心编造的近一个世纪的“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谎言彻底戳穿时,白酒赤裸裸地卷起一地风云,再一次濯洗了我们的视界,再一次让我们审视了我们的白酒世界。

      白酒的嬗变

      两千年以来,白酒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行的脚步,不仅陶醉了华夏民族唐宋元明清的骚人墨客,也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醉倒了蓝眼睛黄头发的西洋。而今,白酒业恰如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在《白酒不会毁灭》一文中的感慨:“21世纪的中国白酒如此的灿烂又如此地悲壮;如此的清澈又如此的泛滥;如此的真真切切又如此的不可思议;如此的跌宕起伏又如此潇潇洒洒……”白酒的年产量从解放初的十几万吨发展到而今的数百万吨;全国生产白酒的企业已发展到近4万家,拥有近50家“万吨级”以上超大型现代化酿酒企业集团;白酒已跨越了普通型——营养型——功能型——保健型四个发展阶段,更趋向于生活化、健康化、潮流化;全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实现利税上百亿,成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日前,北京盛初咨询公司总裁王朝成在演讲中称,08年以前是政府企业消费推动白酒结构分化,利润集中度高于行业集中度。08年以后,中产阶级消费模式推动行业发展,超高端市场增长逐渐放缓。哑铃型消费结构向金字塔或者纺锤形转型。高端白酒时代主要依赖品牌,中高端白酒时代商业模式导致公司分化严重。毋容置疑,白酒的嬗变犹如长江之水,滔滔奔腾、永不停歇。

      白酒的格局

      进入21世纪,白酒产业开创了“品牌割据”时代,从产地上看,有黔酒、川酒、鄂酒、苏酒、鲁酒、豫酒,皖酒、冀酒等之分;从香型上看,有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凤香型、兼香型等之分;从品牌上看,茅台、五粮液、水井坊为代表的一线品牌,主要切割高端消费群;以稻花香、洋河、古井江等为代表的区域强势品牌,切割了中端消费群;以衡水老白干、老龙口等地方割据品牌,切割了低端消费群。白酒品牌的融合与渗透,打破了白酒“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的战略定律。日前,稻花香总投资5亿元、占地306亩,可年生产高档商品白酒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创利税3亿元的涪陵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拉开了稻花香的“西进战略”的序幕,它注定了稻花香品牌从区域向全国跨越的方向,也注定了重划白酒新格局的时代到来。

      早在2007年的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联席会议上,“国酒金三角”概念被提出,具体指泸州、宜宾及遵义3座毗邻的著名酒城为“白酒金三角”。因赤水河流入长江的流域周边,聚集了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古蔺郎酒,每年此4家白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盈利超100多亿元,占据全国白酒行业收入半壁河山。“白酒金三角”三地山水相连,具有独特的酿造白酒的天然条件。由于与“国酒金三角”同饮一江水的湖北稻花香率先进入涪陵建立酿酒基地,引出了“泛白酒金三角”这个概念,包括鄂酒稻花香、白云边,湘酒酒鬼、川酒全兴、沱牌在内的“泛白酒金三角”地区白酒的品牌集群,与“白酒金三角”四大白酒品牌相互对应、互补,不仅引领了中国白酒的发展,也顺应“向原产地集中、向名牌集中、向名酒集中”的消费趋势。对中国白酒的格局部署有着极为深广的时代意义。

      白酒的价值

      6月19日晚名字歌德拍卖中国名酒专场中,一瓶1959年车轮牌茅台从12万元起拍,迅速飙升至60万以上,两路买家穷追不舍,最终以92万元落槌,加上佣金,400克的茅台最终以103万成交。一瓶陈茅台“价值一套房产”一下成为社会的一大焦点。

      蔡宏柱认为,白酒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白酒的商品标价,而在于白酒承载的时代内涵。白酒是有生命的物质和情感融合消费品,其灵魂就是文化,中国的酒文化在数千年繁荣和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力,丰富了酒、奠基了酒、发展了酒、成为白酒永不衰竭的生命之源。同时,白酒又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葡萄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风靡的今天,白酒体现的“仁义礼智信”等民族精神思想,尤其显得那么的重要。

      “2010年世界看中国!”6月11日晚,五粮液在上海将东西方文化融于了白酒中,五粮液神、形、韵、味里浸透出的浓浓的中国白酒元素,让世人充分感受到了白酒的“韵味”的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了蔡宏柱那句名言——白酒是一种力量!白酒更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