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 免费注册
  • 泸州江阳白酒去年创税激增近一倍

    发布日期:2011-05-25 15:58 阅读量:302
      2010年,泸州市江阳区抢抓全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机遇,将白酒产业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第一产业,依托“名酒名园名村”建设,按照“靠龙头、做集群、强服务”的思路,奋力推进白酒产业发展,铸就了新的辉煌。全年白酒产业实现入库税金2.78亿元,增长90.6%;实现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33.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3%。

      依托“名酒”

      推动集群发展

      坚持“依托老窖、园区支撑、培育品牌、集群发展”,以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中心,辐射邻玉、华阳、通滩等酒业重点街镇,突出“三个狠抓”,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酒业发展新格局。一是狠抓白酒品牌培育。在主动承接老窖公司二线品牌的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将5000万元酒类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品牌酒企业的发展,积极打造酒类“小巨人”企业。扶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目前,全区已成功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2个,市级知名商标10个。二是狠抓骨干企业培育。依托泸窖酒业、时代酒业等老窖集团的贴牌企业或关联企业,促进规模以上酒类企业与老窖集团合作生产经营。租赁老窖公司的闲置资源石梁基地和漕溪基地,盘活窖池700余口。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重点奖励纳税大户、成长型企业。同时,积极协助企业融资和贷款,为酒类企业担保贷款1.5亿元,财政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原酒质押贷款6200万元。成功培育亿元生产企业6家,两亿元生产企业1家。三是狠抓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分利用老窖集团公司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邀请有关专家到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指导,政企之间、企业之间开展人才锻炼和交流,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各类培训。目前全区已有中、高级职称200余人,酒类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人。

      服务“名园”

      推进园区发展

      江阳区始终把依托园区做强做大江阳酒业作为全区酒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服务园区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中心工作来落实,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与老窖的协调配合。及时与老窖沟通对接,妥善处理了酒业园区征地资金结算,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安排资金3450万元,解决了园科所、原种场等相关遗留问题。与老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安排财政支持经费,促进园区加快发展,目前已支持8000多万元。二是强力推进园区配套建设。全长5.28公里、宽40米的酒谷大道建设,工程总投资2.2亿元,自去年6月中旬启动实施以来,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万平方米城镇房屋拆迁和232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工作,确保今年2月28日前建成通车,迎接“泸州酒博会”召开。总投资1.7亿元,长3.2公里、宽40米酒谷大道延伸线于今年元月正式启动实施。并高标准建设黄舣场镇和周边新农村,为园区提供配套。三是着力优化园区政务服务。在酒业集中发展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办公室,抽调4名人员常驻园区办公,并安排100多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全力服务园区入驻企业,全程代办各种行政审批手续,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建设面临的水、电、气供给和用工问题。同时,区上对涉及园区服务的发改、建设等主要部门实行“一票否决”考核办法,促进园区建设快捷高效推进。

      打造“名村”

      促进三产联动

      依托泸州老窖和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积极探索“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造全国最大的酿酒专用高粱基地核心区,成片推进黄舣、弥陀2个镇67平方公里的新农村建设。经省政府批复同意,该项目成为全省唯一由省政府立项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该项目已完成4平方公里建设,完成总投资2.5亿元。一是全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按照“民办公助”和“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在项目区打捆实施农业产业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项目区22公里、宽7.5米的沿江旅游通道完成了工程量的90%,核心区148公里生产便道和田间便民道全面建成,2800亩土地完善了渠系配套,3万亩土地完成了土壤改良和田型调整,实现了路、水、土配套,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努力培育富民增收产业。项目区将高粱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推行高粱、油菜和蔬菜轮作,同步拓展桂圆等名优水果基地。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后入股红高粱公司,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和公司盈利分红3份收入。目前,在核心区组建了5个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2万农民为会员,已有5000亩土地入股红高粱公司进行经营。现已建成高粱基地2.5万亩、蔬菜基地3000亩、油菜基地2500亩,产业建设初具雏形。三是奋力推进魅力新村建设。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在项目区新村建设、风貌塑造等方面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按照“灰瓦、白墙、人字顶,前庭、后院、环境美”的川南民居风格,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基础设施共享的方式,着力打造集产业、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新村。目前,项目区规划的12个新村聚居点已有5个启动建设,1200户农房风貌塑造已完成58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