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
  • 免费注册
  • 红楼梦村白酒酿造历史追溯至明代

    发布日期:2011-05-25 15:58 阅读量:92

      4月23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来到宜宾,考察宜宾喜捷镇糟坊头遗址。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和充分讨论,专家们推断宜宾喜捷镇糟坊头遗址为明代酿酒作坊遗址。作坊保存了较多与酿酒相关的遗迹遗物,瓷器数量多、年代早、品级高,为四川其他酒坊遗址所罕见,红楼梦村白酒酿造历史也因此改写至明代中晚期。宜宾市委常委、副市长葛燎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分别参加了通报会和讨论会。

      据悉,宜宾喜捷镇糟坊头遗址是红楼梦酒业在技改基建过程中发现,并主动报告宜宾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1年2月7日,省考古院联合宜宾市博物馆组建糟坊头遗址考古队开始挖掘工作。历时76天,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惊现目前全国最大、最早的明代石板"晾堂"

      考古队在发掘过程中,先后发现石砌池子、砖砌沟槽、石板地面等相关遗迹遗物,考古队员根据经验,成功地依据石板间缝隙的浸水痕迹,恢复出石板地面的原始大小,并推定其为酿酒作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晾堂。

      复原后的晾堂面积达24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最早的明代石板晾堂。专家们认为,该遗址的遗迹现象丰富,包含物较多,尤其是房屋倒塌层出土的瓷器数量多、品级高,做工精美,时代相对集中在明代中晚期,为整个遗址绝对年代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大量的大型石质工具,对遗址性质的判断提供了较好的辅证。

      发掘出的晾堂、水沟、水池、窖池等相关遗迹为目前该遗址最早的遗迹单位,从多个角度推断为明代酿酒作坊遗址。该作坊保存了较多与酿酒有关的遗迹遗物,酿酒作坊要素基本齐全,生产工具种类丰富,瓷器数量多、年代早、品级高,为四川其它酒坊遗址所罕见,对探讨明代白酒酿造工艺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实物证据。

      发现稀世明代窖泥

      在晾堂西南为一长方形石条、石板垒砌的池子,池底平铺一层青色土,据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判断,这种青色土极有可能为明代使用的老窖泥。考古队员随即取样送实验室化验,并对整个窖池进行保护。

      据专家介绍,明代四川盛行小曲酒,小曲酒多无窖池或使用窖底、窖壁不透水的小窖池,像这种底部无石板、四壁石板不勾缝的大窖池,还是第一次发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池底保存了大量的老窖泥,并得到了及时的取样、送测和保护。这对四川白酒酿造工艺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实物标本。

      出现大量明代文物

      此外,遗迹中还发现了很多大型生产工具,如高达1米、舂米用的石臼,长约1.5米的石质碾槽,刻着"头等三百六十斤"的石秤砣。另外还发现了很多高品质的青花瓷,有瓷盏、瓷碗、瓷盘、瓷碟,部分瓷器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青花发色过深沉或淡雅。

      除瓷器之外,一种毫不起眼的圜底、素胎瓷杯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这种杯容量较小,底部不能直接放置在桌上,应当为品酒杯。据悉,糟坊头遗址分布面积核心区约3000平方米,发掘仅500平方米。最早仅揭露出作坊,和作坊相关的建筑如生活区、仓储区等遗迹,目前正在进一步寻觅和核实中。

      保存最为完整、年代最早的酿酒作坊

      "宜宾酿造现代蒸馏酒的历史提早到了明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徐光冀激动地表示,"糟坊头遗址是该时期四川已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在糟坊头酿酒作坊遗址的出土发掘前,四川已先后发掘出多个酿酒作坊遗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院徐光冀介绍说,全兴水井街酒坊遗址所属时期为明代,沱牌泰安作坊则为明清时期,剑南春"天益老号"作坊以清代为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相比这些遗址,糟坊头酿酒作坊遗址,体现的酿酒要素最齐全、最丰富。"这一酿酒作坊遗址的出土,将宜宾的白酒酿造历史提前到了明代,向前推了几百年。"徐光冀说,"该作坊保存了较多与酿酒相关的遗迹遗物,明代酿酒作坊要素基本齐全,生产工具种类丰富,瓷器数量多、年代早、品级高,为四川地区其它酒坊遗址所罕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在代表专家组对宜宾喜捷镇糟坊头酿酒作坊遗址作最后总结时说:"这次宜宾喜捷镇糟坊头遗址发现不仅将红楼梦村白酒酿造历史提前到了明代中期,丰富了四川白酒的内涵,也厚重了四川酿酒的历史。同时也强化了四川白酒的历史地位,为四川打造白酒'金三角'提供了有力的考古支撑。"

      专家组最后建议,应适度扩大发掘范围,对遗址进行局部的解剖;建议原址保留,鉴于风化、杂草、虫鼠、蛇蛙等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破坏,可先进行回填保护,妥善保护好酒都宜宾地区目前这一最早的酿酒作坊遗址;深化遗址的后期学术研究;筹备、规划建设遗址博物馆。